婚姻遺傳:親生父母間形的伴侶關係不知不覺中大大影響你!但是你纔是生命的主人

Home / 能源新聞 / 婚姻遺傳:親生父母間形的伴侶關係不知不覺中大大影響你!但是你纔是生命的主人

婚姻遺傳:親生父母間形的伴侶關係不知不覺中大大影響你!但是你纔是生命的主人

原生家庭;摘自pexels 網站

當爸媽婚姻有狀況時的考量

万华堤外停车场成小型食品批发场? 议员忧恐成食安漏洞

許多怨偶,談及離婚的時候,他們往往有一個重要考量,就是自己的孩子該怎麼安排?身爲爸媽者往往會出現一個想法,甚至他們心中會出現一種聲音:「爲了孩子,雖然我跟配偶關係不好,但也要咬緊牙關撐下去,讓孩子有一個正常的家庭,直到孩子成年再來打算離婚的事或者分居自己一個人住。」

華爾街日報:阿特曼計劃募集巨資 以重塑半導體生態

其實這樣的聲音有一個預設,以爲有一個家庭的樣子,對孩子來說,比單親家庭來得好,孩子比較沒有問題。

在婚姻失和中維持家庭不見得比單親家庭對孩子更好

準確

根據我多年的實務臨牀觀察,上述的主張只是表象,家庭系統的安定性與和諧纔是影響孩子成長心理的關鍵;換言之,當孩子成長中處在一個爸媽一天到晚都在吵架的家庭,並不見得比生活在關係安穩的單親家庭來的好。我多年的實務經驗告訴我,爸媽處在爭吵中想離婚,對不同的孩子,反應不盡相同,有的孩子會突然無意識地生病,去移轉掉爭吵中的父母注意力,讓爸媽一起把心力集中在他身上,以獲取暫時性的父母和諧氣氛;有的孩子會向爸媽明白表示,他不想要爸媽離婚;有的孩子則祈求爸媽趕快離婚,希望爭吵的爸媽不要因爲他而勉強持續婚姻,斷送爸媽的未來及快樂,他覺得爸媽若是因爲他不離婚,做爲孩子的他反而覺得壓力很大⋯。所以爸媽是否要繼續維持夫妻關係,要回歸自己在關係內的感覺及想法即可,但是親子關係則需要持續穩定地維持下去。

总裁爱妻别太勐 小说

爸媽失和對孩子的影響

親子關係中,孩子有兩個支柱;一個是與父親的關係,另一個是與母親的關係。孩子單獨在父親前面以及孩子單獨在母親前面可能各有不同的樣子,比如在兒童或已經有語言能力的學齡前小孩,如果你私下問「你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除非爸媽對待孩子有很大的落差,不然孩子大部分回答出令你滿意的答案,比如說爸爸問孩子時,說「喜歡爸爸」;媽媽問同樣的問題時,說「喜歡媽媽」,這並不是孩子在那時期是雙面人,而是在「父-子」關係中孩子的樣子和在「母-子」關係中孩子的樣子,有所不同。但這都是孩子的一部分。

單親家庭唯一明顯不同於一般家庭的狀況是孩子鮮少有機會出現在父母兩人之前,如果孩子能同時在父母前面現身,一起生活,使得他只要顧好自己的機率大增,比較不用照顧到父母的眼光,孩子雖然仍顧慮雙親的眼光,但在父母和諧,充滿愛的家庭中,孩子較可以安然地做自己,不必不自覺地去填補另一缺席雙親的位置來照顧他的單親家長,例如,當父親缺席或母親缺席的家庭環境中,而親子關係又是正向緊密的狀況下,孩子可能會無意識地扮演缺席方的角色照顧另一方家長,也就是說在父親缺席的家庭中,孩子容易扮演父親的角色位置來照顧母親;又如在母親缺席的家庭中,孩子容易扮演母親的角色來關照父親,尤其是異性單親的家庭(母帶子或父帶女)狀況中,更常出現如此狀況。

惹怒全香港的「梅西不上場」風波:球王因傷缺陣,表演賽變公關噩夢

若是父母再婚,單親的孩子通常會擔心自己的命運會相似於同性別的家長,也就是說,當他是男孩子被單親母親帶領,然後母親再婚了,他可能害怕自己長大後,會遭遇到類似他親生父親的兩性情感經驗;或是當孩子是女兒時,他長大後,擔心自己會重複母親的婚姻經驗。

雲縣府彙整94案 盼新科立委到中央協助爭取

而根據「你怎麼想就怎麼樣」一文所揭示的心理學「自驗證言」的心理現象,有不少機率,自己的婚姻狀況會重演爸媽之間的婚姻狀況,好似「婚姻遺傳」。

我曾經接過一則心理諮詢的訊息如下:

男友想要吃掉我

收陆资做假民调 2人遭起诉交保

「我跟女友以在一起7~8年了,但這1~2年雙方家長都在頻頻詢問是不是該結婚。我家庭因爲父親是再婚,我對婚姻實在沒有好的感覺,雖然女友沒表達什麼意見,但我真的有種莫名的恐懼,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有時想到都會怕怕的,所以也儘量不提起結婚這方面的事。但朋友間總是說在一起這麼久,不娶我女友就好像對不起她。我心理也知道要給她一個交代,但就是有種排斥心態揮之不去⋯⋯

請心理師給點建議吧!」

這位提問人,就像他所觀察到的父母親的婚姻狀況,會影響他自己進入婚姻的意願。他以「莫名的恐懼」呈現出來,我猜想這位提問人是擔心自己的婚姻可能會像他爸媽之間的狀況,但是他自己在意識上並不清楚而受苦於社會期待(期待他步入婚姻)及孩時爸媽婚姻經驗(婚姻破裂)之間的矛盾。我嘗試用以下內容回答他:

捷運萬大線第二期土城段開通有望 信義房屋:土城暫緩重劃區受惠

與其說爸媽的婚姻經驗使你對婚姻恐懼,不如說「猶豫不決的躲避心態」纔是要改變的重點

父母婚姻經驗會影響小孩對婚姻的態度,這是常見且無可厚非的;但人並非被過去所決定,重要的是如何迎向目前的難題。因此與其說過去的經驗使你對婚姻恐懼,不如說「猶豫不決的躲避心態」纔是要改變的重點;就如同你在此詢問求助,這是一個好開始。有恐懼就尋找資源解決,當你用如此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問題,就是對女友,對這段關係負責的表現。幸福的婚姻需要兩人認可創造,相互帶動,才能良性循環,建議你持續積極地面對問題,另一方面,內在的恐懼則可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來進一步調適。